貌似应该先说点啥。
哈哈哈,作为学渣的我突然转性居然想要开始计划读书学习啦。但是拿起书以后居然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换句话应该是不知道该如何看书。
总之不会看书的我,就是想通过看书来丰满自己的阅读、提炼精华的技巧。
书籍介绍
在网上挑挑拣拣选了两本关于如何有效阅读的书,让自己学会如何看书先。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图书信息
书名:《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作者: [日] 奥野宣之
副标题: 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原作名: 読書は1冊のノートにまとめなさい
出版年: 2016-6
读书笔记
读书的基本目标
一直以来,书店里关于读书方法的书层出不穷。多读、速读、乱读、列读、慢读……各种书里介绍的方法论形形色色,但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道理也是我们最需要铭记于心的关于读书的基本目标:
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为何要做笔记
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
如果不好好做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经闪现的想法了。
但只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保存在纸上,就等于把迷雾装进塑料袋紧紧扎好。将这些新鲜的想法打包以后,再过多久都不会轻易遗忘”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坚持写读书笔记需要遵守三个窍门
- 养成习惯
如果坚持睡前刷牙的习惯,哪天突然不刷牙了会觉得非常难受。做读书笔记也是这个道理。- 放大读书笔记的作用
无须重读整本书,在读书笔记里就能轻松找到喜欢的摘抄。
很久以前做过的读书笔记帮我找到了这次创意的主题。
多亏读书笔记,才有了今天的我。
只要实际体会到这些,你一定也会爱上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看起来是件费时费力的事,但从结果来看,这种读书方法最有效率,反而能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创造别具一格的记录方式
为了让读书笔记更方便自己使用、坚持,在记录的过程中也应该时刻改进做笔记的方法。从寻找自己习惯使用的笔记本到研究做笔记的方法,再到收集笔迹不同的钢笔或铅笔,都是树立自己风格的崭新一步。总之,要让做笔记这件事成为自己的习惯。
如果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感觉很疲劳,创造自己的方式可以激发做笔记的动力,而充足的准备也会让人对笔记本充满留恋。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读一本书的流程
- 普通读书法 笔记读书法 选书 [ 对书没有形成意识 ]
别人推荐什么就选什么
没有目的性地读书
被广告和销量排行榜左右[ 收集信息已成为日常习惯 ]
发现并按照自己的需求选书
读书目的很明确
能够排除干扰,不会被动选书购书 [ 选书的过程从书店开始 ]
选书时间长
买来的书堆成山,但都没度过
因为一时兴起而造成冲动购物[ 按照购书清单指名购买 ]
节省书店耗费的时间
因目的明确,可以对书客观评价
有效利用网上书店读书 [ 普通读书方法 ]
读书没有终点,需要很长时间
读书过程容易变得单调乏味
读过以后很难提炼要点[ 带着读书笔记的概念读书 ]
目的明确,读书速度快
通过做记号加深印象
读后可以迅速提炼要点记录 [ 仅仅是读过 ]
很难反复阅读
甚至不记得曾经读过,更别说内容了
很难提取信息[ 将读书笔记实体化 ]
方便反复阅读
通过书写加深印象
以书为媒介丰富思想活用 [ 保存在书架上 ]
很难进行参考
书被遗忘在角落里
浪费空间[ 回顾读书笔记 ]
便于参考
通过读书笔记吸取知识,并得到提高
可以脱离原书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笔记提炼
在读的过程中,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将重要的部分按以下等级提炼出来:
- 让我颇有感触的部分
- 纠结要不要做记号的部分
- 做了记号的部分
- 要摘抄到笔记里的段落
- 等
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笔记方法
- 速记
速记的窍门是用较大的字号书写。本书建议在使用笔记本时不要在意字的大小,一本用完了可以再换一本,因为空一行写一行的书写方法会更有效率,也更方便重读。
另一种速记方法就是“简写”。为了更方便辨识,可以将冗长的表述缩写为字数更少的短语
,这样看起来会更紧凑,重读时也会更方便,这样写也更节省时间,还能避免写错。- 略记
东京→TK
名古屋→NGY
外务省→GMS
经营资源→KESG
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读书倾向,人们会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惯用词。
有些写起来会很费时间的常用语句,可以用自己能看懂的规则缩成短语。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先生是位知名的读书爱好者,他曾在随笔中这样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写精炼而且深刻的读书笔记
为了写出精练而深刻的读书笔记,你应该在读完一本书以后认真回想需要摘抄哪一页哪一行,思考怎样撰写读书笔记,然后严格地筛选需要摘抄的内容,尽量提炼自己的感想,争取用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这部分和那部分讲的虽然是同样的内容,但刚才重读的时候感觉这部分更容易看懂。这一页讲的虽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但如果去掉这部分就没法承上启下了。我对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只要摘抄了这一句,其他内容都不用再抄了。
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读书笔记的窍门
写读书笔记也是有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
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而不是模仿评论家的做法,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才是最重要的。反过来说,如果有些信息对自己来说无关紧要,那就干脆丢掉。读书的重点是自己认为哪些内容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
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记录要精炼明了
在记录感想的时候,不要写一些揣测的或者外来的想法,而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声,也就是感受和想法,这样会让读书笔记更有内涵。哪怕是一句话,只要写的是发自内心的语句,那么这次读书笔记就是有意义的。
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无法坚持做笔记的原因
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坚持做读书笔记呢?这就是我建议使用专用的笔记本的原因之一。读书笔记就像日记一样,一旦停止就很难恢复,如果搁置了很久,重新开始做笔记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感。
我上小学时,街边的公园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做广播体操,只要早早起床去参加,就可以在卡片上盖一个印章。看到厚纸片上罗列的红色印章,心情就会一片晴朗。相反,如果纸片上全是空白格,就会感到很不愉快。印章虽小,却带来了很大的动力,这是无法用理论解释清楚的,或许是一种本能反应。而读书笔记也有同样的作用。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对何小嘿同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告诫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坚持写读书笔记而走形式主义。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踏实地写笔记,并真正理解书的内容。
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对何小嘿同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告诫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坚持写读书笔记而走形式主义。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踏实地写笔记,并真正理解书的内容。
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巩固印象
做好读书笔记,会让自己对书中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
在写读书笔记这个前提下,读书方法会发生改变,你会进入主动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的工序。“工序”一词可能会让人觉得很死板,但这正是写读书笔记的必要步骤。
“这部分我已经了解了,再大致看一遍就差不多了。”
“这部分内容很新颖啊,我要仔细读一读。”
一边寻找,一边划分好“部分”,按照不同的方法阅读。我把这种方法称为“寻读”,就跟“跳读”“泛读”一样,是一种自成一派的速读法。
想更有效率地骑自行车,就要掌握窍门,根据路面的倾斜度更换大小不同的齿轮。读书的时候也一样,在较难理解的部分换上低速齿轮认真品读,而在较容易的部分就用高速齿轮快速浏览,这种边读书边“更换齿轮”的读书方法不仅不会造成疲劳,还能有效地缩短读书时间。
所以说,读书也可以是一项“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炼的工序”。不仅能去掉多余的细枝末节,还可以自然地调动起抱着目的去读书的意识。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笔记读书法
笔记读书法需要我们进行读书、画重点、写读书笔记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阅读。这种多次阅读留下的印象肯定会比普通的阅读深刻好几倍。如果是亲手摘抄,效果会更好。
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写读书笔记的步骤
为了更有效率地写读书笔记,应该边读书边提前做好写笔记的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读过后记不起精华在哪个部分。在动笔之前,如果看到书上什么标记都没有,会不知道该在笔记本上写什么。所以,在读书阶段就要在书上做一些简单的记号,为写读书笔记做准备。
在书上做记号的方法有很多种。在阅读的同时在文章上画线,还要用多色笔做记号,这样一心两用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在拿起笔的瞬间,集中在书上的注意力会被分散。而且,如果没有笔就不能读书,那么读书也就失去了“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和吸收知识”的乐趣。
那么应该怎样做记号呢?我建议实施如下“筛选程序”,分阶段把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 通读
一遍阅读,一遍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重读
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角也折起来- 标记
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接下来,再读一遍标记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像这样经过慎重思考后再在书上画线,还可以避免书中出现各种无意义的线条,最后连原文都看不清。如果日后想再看一遍那篇文章,可以径直去找书中做好记号的部分。如果没有找到,就扩大搜索范围,先去找折起两角的页数,还没有找到的话就找只折起一角的。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多种阅读的方式
读书的时候专心读书,要做记号的时候再拿起笔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感觉腻了,就返回前面的内容重读或是做标记,这样就有了多种阅读方式。
以我为例,我在地铁里站着的时候会集中精力进行“1.通读”。如果有了空座可以坐下,就开始“2.重读”和“3.标记”程序,根据当时的情况随时变更读书步骤。”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用不同的划线方式做标记
- 普通直线
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
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
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如果笔记本上画的线条太多,重读的时候会影响心情,所以最好尽量少画线”
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第一步就是按照前面所说的,写上六位数的日期,内容要用大一些的字体,写得越清楚越好。每次换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写起来会更轻松,还便于日后重读、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第二步就是摘抄和写评论。首先,重读一遍用笔做过记号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经过五六遍的反复阅读,最后筛选出的内容不会太多。
接着,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之所以把这种读书笔记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摘抄部分用“○”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记录的重点
只要记得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上即可。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
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摘抄的好处
摘抄是很费时间的,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希望你能尝试一次。不试试的话,你是无法体会摘抄带来的惊喜的。
摘抄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
作家井上厦在《书的命运》(文春文库)中提到,他会在看报纸或书时把有疑问的内容全都摘抄到一本名叫“摘抄本”的大号笔记本里。为了方便参考,还会写上出处和页码。“这样的笔记本,我一年能写完五六本。神奇的是,如果附上编号,你甚至能知道这段内容在哪一本书的哪部分。正是因为写过,你才能记住。所以,虽然只是把文章按原样抄写一遍,但这是效果最好的记忆法。”
也许你会觉得没必要抄写,可不可以只写要点?要知道,想总结出完美再现作者意图的要点是很困难的。试一试就知道,总结要点比抄写原文还需要动脑,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心理,所以还是抄写原文的好。
摘抄不需要多加考虑,只需要抄写原文就够了。而且,因为作业量=字数,很容易估算摘抄需要的时间。如果只写要点,日后重读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感到迷茫,“这到底是引用原文还是我自己的感想呢”。
摘抄的第二个好处就是,这样做可以加深理解。
在摘抄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作者经过反复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机锋。虽然写得太详细容易脱离本书主旨,但这种发现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积累。
最后让我来介绍几个可以让摘抄变得更顺利的小窍门。首先,抄写时要尽量减少视点的移动。如果书和笔记本的距离太远,很容易在视线转移的过程中逐渐忘记自己要写的内容。还有,为了防止写串行,可以在想要抄写的内容上贴好便利贴再抄写,或是直接把笔记本叠在书上,让书离笔记本更近一点。还可以用大号的别针或镇纸等固定好书籍,这样即使不小心把书合上了也不用担心。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寻找最具代表性的语句
只有让自己感动的段落才值得摘抄,比如遇到以下的的情况时:
“第一次看到这种描述,可以把那种感觉表现得那么好。”
“原来还有这种看法!”
“这种说明让人信服。”
“这种表现太酷了!”
“虽然不太懂什么意思,但还是觉得挺棒的。”
重点是,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至于其他的内容,不管是客观来讲很重要的段落,还是作者想强调的部分,只要没有共鸣,都不用摘抄,毕竟那种内容只要看看目录和前言就懂了,其他人会在博客或亚马逊书评里替你总结好的。带着主观的心情去读书,是学者和编者都没有的、只属于普通读者的特权,应该放心享受才是。
另一方面,选择摘抄段落时,不是找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文章,而是觉得“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
读过一本书以后,对书中内容感同身受固然让人心情愉悦,但这也代表这次读书没有给你带来新东西。相反,如果一篇文章颠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认识发生动摇,在抄写和重读的过程中仍然会让人信服或是感觉震撼,这种文章才是值得摘抄的。
如果要摘抄的文章太多了,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经过严选文章来减少摘抄量。如果文章实在太长,就选择其中一个段落摘抄。找出代表这篇文章的关键句或者抽出关键词,削减不需要的部分。几个月后重读时再看到经过提炼的摘抄段落,虽然一瞬间看不太懂,但是几秒钟后就会反应过来,这样的摘抄效果是最理想的。
如果只看摘抄还是不懂,可以参考前述例句“作者说,世界上的自杀者比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要多”,在☆记号后面的评价栏做好补充说明。
筛选关键句的工序本身也是一种重读。筛选关键句,就是在文章中找到所有语句围绕的中心句,而找到最能代表这次读书体验的语句是最理想的状态。举个例子,同样是比喻,把一件事比喻成下棋和打棒球在人心中引起的共鸣是不同的,这就全靠你的主观选择了。
抄写太长的文章太麻烦,但又找不出合适的关键句的时候,可以把小标题抄下来。小标题是作者或编者倾注了相当多的心血提炼出的语句,可以将其当作最具代表性的语句摘抄下来。
还有,如果在一本书上做了很多标记,那么在写读书笔记之前还是暂时将其放置一段时间吧。即使是读完后认为受益匪浅的书,过一段时间以后也会变得“不过如此”,需要摘抄的内容也会随之减少。
正因如此,放置一段时间后仍然经得起考验的文章,才真有价值。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写读书笔记不是任务,而是对内容的积淀
按照刚才的步骤做好标记的书,可以先在桌子上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做读书笔记。只要堆放在桌子上,那些图书自然就是提醒你写读书笔记的定时器。如果读完就放进书架,恐怕过一阵子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如果需要写读书笔记的书积攒了好几本,该怎么办呢?
举个例子,有一本书已经读完半年多了还迟迟没有着手做笔记,该怎么处理呢?先别觉得懊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可是件幸运的事。因为读完一本书的时间越长,在读书中产生的感情变化就会越模糊,你就越能冷静地看待书中的观点。
所以,写读书笔记时不要在意这本书已经被放置了半年,而要更加关注那些依旧魅力不减的内容,摘抄、复印那些你仍然觉得很棒的文章,写上过了半年以后你又想到的事。这些都是需要经过时间积淀才能做到的。
这样一来,也许你当初看这本书的时候画出了十处以上自认为不错的内容,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成两三处。按照刚读完时的感动程度,写这本书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需要一小时以上,而过一段时间后只需要十五分钟就能轻松解决了。
尽管如此,没处理的书堆得太多还是会造成心理压力,而且放在桌上也会很碍事。为了不积攒太多未做读书笔记的书,还是规定自己每周做一次读书笔记比较好。”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吸取精华和掌握内容的区别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吸取精华”意味着原封不动地吸取书上的知识,而“读书体验”具体如下:
“书上写的这些,我是这么理解的……”
“以此为契机,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
对比之下你会发现,只有在读完书后对书中内容做出反应,进行主动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的内容。”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人生。
2013年1月,我在读过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各种各样的人》(平凡社)以后写了相关的读书笔记。最近重读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我看到里面有篇《美国派》,这是1926年卡雷尔·恰佩克写给纽约报社发行人的一封信,主要内容是对美国文化进行批判。
虽然不太明了,但我总觉得这篇文章里面“有些对我来讲非常重要的内容”(当时正值年初,我做笔记的热情也比较高),于是我花了几天时间,把多达九页的全文都抄了下来,还写了评论。
抄写的时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恰佩克盖房子的小故事。他当时想盖一座古典风格的房子,开工以后却迟迟没有进展,因为瓦匠和木工们要么罢工,要么热衷于聊天,不然就是大中午去喝啤酒,结果一座小小的房子竟然花了两年才建成。据说这样的房子在美国只需要三天就可以盖起来,但是,恰佩克认为这种“迟缓”正是欧洲精神的伟大之处。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会去工地做监工,与工匠们交流,“我和我的家就这样建立起了非常亲密的关系”。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故事很棒,但又不知道怎么表达,于是只写了一句“有意思”。但这次重读竟然让我领悟到了这个故事的精髓,那是我在读到下列原文时想到的。
我在欧洲做过很多工作,期间听别人说在美国有这样一位大人物,他会在火车上口述一封信,让秘书帮自己写下来,会在汽车上为大型会议做准备,或是边吃午饭边开小会。而我们传统欧洲人则是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该听音乐的时候就专心听。这两种生活方式恐怕都是在浪费时间,但都没有浪费自己的人生。
读到这里,恍然大悟的我赶紧拿起笔画了线,并这样写道: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人生。
我之所以觉得恰佩克盖房这个小故事很有趣,是因为故事里登场的恰佩克和工匠们虽然花了两年时间才把房子建起来,但都过得很充实。也就是说,他们虽然浪费了时间,但都没有浪费人生。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重读的目的
想要简单回顾时——重读读书笔记
想回忆起更多时——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
想从头开始看起时——重读原书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将读书笔记转化为博客(书评)的例子
接下来就让我具体介绍如何通过读书笔记写博客、内部通知或商业文书,甚至解决个人烦恼。
有时候写完读书笔记还想再写点什么,这时,我想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博客吧。现在很多人的博客都是以书评为主,这也算是种潮流了。
如果事先做好读书笔记,在博客上写书评时自然会有很多话可说。举个例子,在我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里有这样一段话,格式参考第三章,○后面的内容是摘抄,☆后面的内容是评论。
[081015]《浓香与美味的秘密》/伏木亨/新潮新书
○那些老鼠进食时就像苦行僧一样有自制力,每次只吃一点,总是长不胖。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浓醇的香味。
比如奶酪、火腿、香肠、薯片和糖水,这些食物的味道香浓,在人类眼里都很有诱惑力。用这些食物代替实验室的固体饲料放在老鼠面前,老鼠们会不停地吃,自然很快就长胖了。(P17)
☆老鼠会控制食量,只摄入身体所需的卡路里。但如果食物有了香味,老鼠的食量就会超出必需的分量。那么香味是人工食物才有的吗?还是说追求香味是生物的本能?这么说,让人发胖的大概不是米饭,而是美食吧。
○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大多以农业为中心,所以食物多以植物为主,容易缺乏动物性蛋白质和油脂。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人们用肉类烹制汤汁,在浓汤的香味中得到满足。湿润的气候适合食物发酵,因此亚洲国家的居民还很擅长采用不同的发酵方法将谷物、大豆和鱼等食材中的鲜美味道提炼出来。
如果把北美和欧洲比作油脂文化圈,那么亚洲就是汤汁文化圈。因为欧美人对于食物的满足感都来自油脂,而亚洲人则偏好汤汁。(P178)
☆日本=汤汁和发酵,欧美=油脂和肉类吗?我去欧洲旅行时感觉不适应当地食物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当时只想来碗乌冬面。
做过这样的笔记后,再在博客里写书评,就可以写出如下的文章。
食物的“香味”到底是什么呢?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作者把老鼠比作“苦行僧”,以此来形容它们对食物的自制力。因为即使对老鼠投放再多的固体饲料,它们也不会摄取超过必要量的卡路里。但如果在食物中加入香味,结果就变得不一样了。
“奶酪、火腿、香肠、薯片和糖水,这些食物味道香浓,在人类眼里都很有诱惑力。用这些食物代替实验室的固体饲料放在老鼠面前,老鼠们会不停地吃,自然很快就长胖了。”
这就是香味的力量。面对香味浓郁的食物,人类也会无法自制。如果没有香甜多汁的食物,人类大概是不会发胖的吧。这样说来,对食物不感兴趣的人的身材确实都保持得比较好。
如果你认为香味的真面目只是油脂和砂糖,那就想得太简单了。这些满足人们对食物高要求的香味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是完全不同的。
“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大多以农业为中心,所以食物多以植物为主,容易缺乏动物性蛋白质和油脂。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人们用肉类烹制汤汁,在浓汤的香味中得到满足。”
没错,很多日本人在国外旅行时会很想念酱油和味噌汤。在日本人心中的香味里,汤汁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而在欧美人心中,肉和油是无可取代的。关于这点,作者是这样说的:“如果把北美和欧洲比作油脂文化圈,那么亚洲就是汤汁文化圈。”
以香味为切入点,我们能体会美味中蕴含的意义,感受到不同饮食文化的差异。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去掉最开始和最后的段落,其他部分基本上都是读书笔记里的内容。
双引号里的内容就是○中的摘抄,其他内容则只是对☆中的评论稍加修改。本来读书笔记里有一句:“那么香味是人工食物才有的吗?还是说追求香味是生物的本能?这么说,让人发胖的大概不是米饭,而是美食吧。”这句话除了笔记作者以外谁也看不懂,经过修改以后就变得相对容易理解了。
全文以书评作者的想法、解释和自己对书的印象为主,双引号里的则是直接引用的原文。这种搭配是报纸和杂志中评论和纪实文学经常采用的格式。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之所以要把摘抄和评论明确区分开,也是为了加强这种意识。如果不加上两种符号区分开,写书评的时候恐怕就分不出是摘抄还是评论了。
本书介绍的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吸收书的内容,磨炼出更好的原创思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想办法完全接收并消化书中的内容,这样才能将“借来的”思考准确地转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笔记摘自: [日]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Apple Books.
如何阅读一本书
图书信息
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原作名: How to Read a Book
出版年: 2004-1
读书笔记